【萬物自然課。百景】其之七十。他說的、我說的、老師說的。

「會不會有花是沒有花萼的?」小孩問。
「你在這裡找找看有沒有這樣的標本。」我說。
「可是有可能那種植物不在這裡呀。」小孩再說。
「沒錯,那就叫做證據不足,所以我們『現在』沒有辦法證明。跟你說個故事,曾經有段時間鳥類學家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,直到他們在澳洲發現了黑天鵝。」我這麼回應。
「所以只要寫我們『現在』認為的事情就可以了嗎?」
「是的。」

正在和夥伴討論要怎麼用更貼切的文字來描述所見的學生

❀ ❀ ❀
在這堂課裡,孩子要觀察所有人上次製作的壓花,試著從中統整出一個模式,來回答這兩個問題:
1. 花由哪些部位組成?
2. 這些部位是怎麼排列的?

對一些孩子來說不太容易,因為這並不是他們慣常的思考方式。

我不斷提醒:
「去尋找它們的共通點。」「用你自己的話來說明。」「你是根據哪份標本讓你得到這個結論的?」「給我看證據,用證據證明你的想法。」「這段話要怎麼修改,能更貼近你觀察到的事實?」

也因此有了這段問答。
「會不會有花是沒有花萼的?」小孩問。
「你在這裡找找看有沒有這樣的標本。」我說。
「可是有可能那種植物不在這裡呀。」小孩再說。
「沒錯,那就叫做證據不足,所以我們『現在』沒有辦法證明。跟你說個故事,曾經有段時間鳥類學家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,直到他們在澳洲發現了黑天鵝。」我這麼回應。
「所以只要寫我們『現在』認為的事情就可以了嗎?」
「是的。」

有沒有花是沒有花萼的?
有啊,還有花是沒有花瓣的咧。但這些都不是現在需要被記憶的資訊。

比起接收正確的資訊並記住,我更看重的是歸納眼前資訊並整理出自己的理解的能力。
這樣的孩子,能不斷自我更新,也更不會固執在既有的理解上吧。
因為,那都只是「現在」認為的事情而已啊。

意外也不太意外的,那些比較活潑好動坐不住的孩子,比較快地看出這些部位排列的共通之處,並轉化成自己的話。其中一位是這麼寫的:「花冠會繞著雄蕊,雄蕊會繞著雌蕊。」

這句話,是他自己的發現,這將成為他的武器。下星期我們會用他們自己的話來檢驗,向日葵是一整朵花呢?還是數百朵小花?

從這裡開始,我們要漸漸脫離「他說的、我說的、老師說的」,踏上「我觀察到...,所以我認為...」的道路,一條為自己的話語負起責任的道路。

最末,我向他們這麼說:
「你們今天做的事情,就是博物館裡的研究人員們在做的事喔。」

為了增加經驗多樣性而做的標本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關於工作室

【萬物自然課。百景】其之五十九。科學進展的過程。

冬日山行:沒有緊湊日程的靈魂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