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萬物自然課。百景】其之八十一。為什麼他都不聽我說?

哎呀哎呀,鋪陳了好幾年(對,年),終於能夠和這群孩子談到「非暴力溝通」!
分組是我的課程中很重要的元素,由於不一定是和自己想要的人同一組,所以組員之間的溝通就很重要了。

我們先看了一部短片,青春發言人的〈爸媽說過最傷人的這句話〉。


大家彷彿都心有戚戚焉啊,只是過程中我一直幫他們把「爸媽」抽換成「組員」。(笑)

和爸媽不同;我們不能選擇父母,但通常可以選擇組員。也因此,這次溝通不順暢,忍耐一下就過了,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。但如果我們能夠更好的溝通,讓組隊的範圍更廣、過程更舒服,那不是很好嗎?

在談「非暴力溝通」前,我們先談了「普通溝通」常常會帶有的四個讓人不舒服的元素:要求、判斷、應該、否定。我們很容易可以從一般的對話中抓出這四個元素,光是一節下課我就可以從孩子們的對話中記錄下一堆範例。(大笑)

就連「稱讚」,也不是每次都是正面的。我請他們回想過去被稱讚的經驗,按自己的感受分為正向的和負向的。

這之間的差別在哪裡?
這時候我把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步驟小卡發下去,讓小組討論,這四個步驟的前後順序。
  1. 觀察(我看見...)
  2. 感受(我感覺...)
  3. 需要(我在意...)
  4. 請求(所以,我想要請你...)
從團體討論中,他們發現了一些事情,例如:不論後面的順序如何,「觀察」一定都是在第一個。

最後我們回頭去檢核,那正向的和負向的稱讚,有符合非暴力溝通的哪些步驟?
大家發現那些讓人感覺不舒服的稱讚,通常只符合一個,甚至是完全沒有,反而是符合普通溝通中的不舒服元素。

「他連看都沒有看!」有小孩驚呼。
是啊,所以才讓人不舒服。

他們現在推開了門,稍稍窺視到裡面的一點點。
但這只是一條漫漫長路的起點,未來要怎麼走,就看他們自己了。

p.s. 感謝善意溝通修復協會大方公開教案並提供教材免費下載,這堂課程主要架構的靈感是脫胎自他們的教案。
p.s.2 非暴力溝通四步驟小卡的內容是由 Gemini 生成。
p.s.3 老梗...

課程中小組成員正在討論
課程中小組成員正在討論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關於工作室

為什麼是概念錨定事實|概念為本讀書會紀錄

五、六章,聚焦與調查|概念為本讀書會紀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