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心戶外探索共識營

剛帶四個少年下山,睡袋還來不及攤開,就又立刻打包進入下一個流動。

受到山鹿的邀請,要和一群教育者共創一個共識營。
既然說是共創,就沒有那條清晰可見的道路;
14 個人有如十七世紀的冒險家,面前是沒有道路的荒原大海,心繫著的是遠大但不知如何抵達的目標,身邊有的只有彼此。

妥妥的山鹿風格(笑)。

但我們也不是毫無準備,投影機、筆電、PPT,還印了一疊疊資料。
只是幾乎都沒有用到(攤手)(為什麼我一點也不意外 XD)。

沒辦法,這趟旅程更像是一群人在一起探勘或是逐浪。
隨時都會有一個大浪打來,而我們則是要試著抓住浪頭,保持在浪尖上,迎風向前。
經歷這幾年種一群人,我也越來越習慣這樣的節奏:管它的,反正先跟上再說!

12 個人如沉眠巨龍般做著夢,夢境互相融合,凝聚出六個閃閃發光的想望,而我們以經驗和能力試圖和大家一起開拓道路,試圖朝它靠近一點點,一點點。
就像山鹿說的,Success 的字源意思是「越來越接近」。

六個想望中,其中一個是「好好休息」。
這三天真的是被好好照顧,很深層的休養到了。
我們在一個位於近郊自然內的空間裡,好好放鬆睡好睡滿。每天 10 點熄燈,中午還有午休。圍著溫暖的火,在溫暖的燈光中聆聽與交換意見。三餐輪流出現各種各國美味料理,隨時有著烤麵包和橘子,還有熱茶。
每個時段的 heart keeper 又有源源不絕的點子帶著大家又按摩又拉筋又唱歌,動身體醒腦,讓大伙好好地預備進入認真的流動。

還有一個想望是「找到跨年級戶外探索的目標和預備方法」。
於是全員接力,將 K ~ G1 ~ G12 整個階段孩子的特性、狀態、所需,一個一個給列了出來。
哇,這張圖一出來,簡直就像是一幅世界地圖清晰地鋪展開來。

「只要你知道,你從哪裡出發,又走了多遠,就不會迷路。」


我們用了一些工具談共創,談風險管理,談溝通與對話,再到共同擬定一個戶外探索的計畫。
各種時刻,我們都時常回顧這張圖,確認自己是否迷航,是否有在正確的航向上。
過程中,有人眼睛亮了,有人聲音變多了,有人躍躍欲試;所有人一起討論事情,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圓。

第二天的最後,所有人聚在一起彼此交換整理今日所聽所聞所認知的事情。
那是我覺得最美的一刻,有人說,有人聽,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在一起。

在那一刻,引路人站到了一旁;
前方的未知不再只有擔憂與恐懼,還有期待與可能性並存。
在那一刻,真正由 12 人親手共創的道路,才終於隱隱浮現於眼前。

引路人站到了一旁,而他們仍舊會持續上路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為什麼是概念錨定事實|概念為本讀書會紀錄

五、六章,聚焦與調查|概念為本讀書會紀錄

關於工作室